帛书本道德经第二十章
[原文]:唯之与阿①,相去几何?美之与恶②,相去若何?人之所畏③,不可不畏。荒兮④,其未央哉⑤!众人熙熙⑥,如享太牢⑦,如春登台⑧。我⑨独泊兮⑩,其未兆⑾;沌沌兮⑿,如婴儿之未孩⒀;
[译文]: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美之与恶,相去若何。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我独泊兮其未兆,如婴儿之未孩。傫傫兮若无所归。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。我愚人之心也哉!沌沌兮!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澹兮其若海,飂兮若无止。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。吾欲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
[注释]:1.唯:恭敬地答应,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。2.阿:怠慢地答应,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。3.荒:指空间上的广大无边际,也指时间上的极远。4.央:终止、尽头。5.我:再次强调,“我”泛指圣人。文中一会用“众人”,一会用“俗人”,也暗示了这一点。把“我”当成“吾”来看,就会觉得整段文字结构散乱。6.太牢: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(shǐ,猪)三牲全备为“太牢”。7.兆:征兆。未兆,指平平常常,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。8.傫傫:“傫”指疲惫。这边也疲惫,那边也疲惫,疲惫到了极点。9.愚:与“智”相对,指不善于思考。“智”、“愚”其实都是中性词,看是往哪个方向上用,用好了,是智慧,无忧无虑,用不好,是小聪明,盲目无知。10.昭昭:上下左右都“昭”,应指明于世故。11.察察:上下左右都“察”,应指明察秋毫。火眼金睛。12.闷闷:上下左右都“闷”,应指浑浑噩噩。13.澹:恬静、安然的样子14.飂:风疾速吹过的样子。15.鄙:粗俗、未开化。16.吾:作者自称。容易与泛指的“我”弄混,特别提醒。17.贵食母:《礼记·内则》曰“大夫之子有食母”。”食母”,指乳母,奶妈。“贵食母”,指以乳汁为贵,想歪的自己面壁去。这里引申为只珍贵生存最基本的需求。
[引语]: “迎合与呵斥,相距能有多远”?“喜爱与厌弃,只差那么一点”。“人们所畏惧的,也不能仗着它让自己肆无忌惮”。有道的圣人,他们的心胸何其广阔,好像没有尽头。“众人熙熙攘攘,好像参加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,好像踏春登上高台。唯独我平静淡泊,无动于衷,好像婴儿心智未开的样子。疲惫不堪,好像无处可去。众人都富贵有余,唯独我像是被遗弃了一样”。
“我难道长了一颗愚人的心吗?混混沌沌的样子。世人明于世故,唯独我昏聩糊涂。世人火眼金睛,唯独我浑浑噩噩”。
有道的圣人,他们安然自若,仿佛大海。东飘西荡,又仿佛轻风。
“众人都有本事、有作为,唯独我顽劣异常,仿佛未经开化”。
唯独我的欲望与众不同,只珍贵生存最基本的需求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章 王弼本道德经第二十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