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六章】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是以圣人终日行,不离辎(zī)重。虽有荣观、燕处,超然。奈何万乘(shèng)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?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五章】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四章】跂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于道也,曰馀食赘(zhuì)行,物或恶(wù)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三章】希言自然。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,道者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二章】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弊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 一章】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唯恍唯忽。忽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忽兮,其中有物,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章】绝学,无忧。唯之与阿(ē)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荒兮其未央哉。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九章】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。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七章】太上,下知有之。其次亲之誉之。其次畏之。其次侮之。信不足焉,[有不信焉]。犹兮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我自然。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六章】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。复命曰常。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,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五章】古之善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。与兮若冬涉川,犹兮若畏四邻,俨兮其若客,涣兮若冰之将释,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四章】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(jié,注:追问)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皦(jiǎo皎),···
【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三章】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?[宠为上],辱为下。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