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:行自己所讲,讲自己所行,就是修行
我们将继续第70章《轻敌祸大》第三段第二部分的分享。
第三段原文即:“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。是以圣人被(pī)褐而怀玉。”
本段的第二部分,老子本段呼应了开篇的论点“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”。
老子已经将自我完全融入“道”的世界中,因为“道法自然”,而人们却失去自然,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看穿“道”的本质。其中原因何在?我们从两点来分析。
其一,在老子看来,大道至简。
大道就在我们身边,大道就是在我们里面,我在道中,道在我中,人就是道造化而来的。所以修行不难,修行也不需要什么特别之处!
但是天下人为什么就不去做呢?甚至就算知道了,也还是在日常中不去做呢?
其实,根本原因就是道和圣人都是“被褐怀玉”的。
有些人看到被褐的人,便以为下贱,自然不知道其实这样做是可以怀玉的。
还有些人,即使看到圣人被褐而怀玉,还是自身做不到,为什么呢?
因为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三章中写到“大道甚夷而人好径”(意即:大道本来平坦,但人就是喜欢走小路),是“是谓盗竽”——他们喜欢的是空谈高论的那种光彩和万众瞩目,但这些都是浮华,不是道的本身。
其二,老子所讲述的自然规律可以归纳为:一学就会、一会就做、一做就灵的“静、柔、俭、慈、无为、不争”等品质。
在社会生活中,这些原本应当是容易被人们所理解、易于被人们所实行的。
可是自古以来,很多人修道,都对道有一种崇敬、有一种膜拜、有一种敬畏,但却忘了道的本质,以至于他们不相信简简单单的一件事、一句话,其实就是大道!
比如《道德经》中说的“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”中的不争之法,很多人学了却不敢真的相信:难道就这么简单,就可以遵循大道的方向?
其实还是那句话:衣食住行皆大道,就看您能不能去做了?
身体是修行,家庭是修行,工作是修行,社会是修行,修行修行,关键在于“行”字——行自己所讲,讲自己所行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