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七十八章
【原文】
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:“受国之垢〈1〉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〈2〉,是为天下王。”正〈3〉言若反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垢:耻辱。〈2〉不祥:不幸,危难。〈3〉正:恰当,妥当。
译文:
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,而攻坚克强者却战胜不了水,世上没有任何能够代替水的。弱小的能够战胜强大的,柔软的可以战胜刚硬的,天下没人不知这个道理,却没人能实行。因此圣人就说:“能够承受国家耻辱的人,才可以称为社稷的君主;能够承担起国家危难的人,才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。”实际恰当的说法好象正相反。
读后感:
圣人在这里说道:“能够承受国家耻辱的人,可以称为社稷的君主”。这是指一个人以自己的担当承受了国家巨大的耻辱,所以称他为社稷的君主当之无愧。圣人又说:“能够承担起国家危难的人,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”。这是指以他个人的肩膀抗起了化解国家危难的重任,从而使得国家转危为安,所以成为天下的君王当之无愧。但作者却说现实好像同这些正相反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七十八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