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五章
【原文】
天地不仁〈1〉,以万物为刍狗〈2〉。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〈3〉龠〈4〉乎?虚而不屈〈5〉,动而愈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.不仁:无私,不偏爱。〈2〉.刍狗: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,草狗。〈3〉.橐(tuo):一种口袋。〈4〉.龠(yue):管子。〈5〉.不屈:不弯曲,意指有张力。〈6〉.守中:格守中庸之道。
译文:
天地无私,视万物如同草狗,任其自然生息。圣人无私,视百姓如同草狗,任其自然生息。天地之间,不象是一个巨大的带有吹管的鼓风袋吗?看似空虚却有张力,压动后风就不断涌出。多言必多有理穷时,不如格守中庸之道。
读后感:
天地是没有私心的,视天下地上万物如同人们祭祀时所扎的草狗一样,任其自生自灭。圣人同样也是没有私心的,听任天下百姓如同草狗一样自然生息。天和地之间,就象一个巨大的古代人所用的鼓风袋,看似里面空虚,但里面的空气却有着张力。一但受压后,风就不断涌出。话说的越多,越有可能导致道理讲尽而无理可讲;那还不如格守中庸之道。中庸之道是除去极左和极右的,保留中间大多数;也是圣人所坚持的中间路线,团结大多数中坚力量。我党在几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反对左倾和右倾路线,实际上也是要除去那些极端的,而团结大多数中间力量,这也是走的中庸之道,很有道理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五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五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