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
三十辐共一毂,当〈1〉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〈2〉以为利,无之〈3〉以为用。

【注释】:

〈1〉当:合适,适宜。〈2〉有之:指这三种合适的设计。〈3〉无之:指当,即合适。

译文:

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轮中心的圆木孔中,没有比这再合适的,车辆就能被使用。用水和黏土做成肚大中空的陶器,没有比这再合适的,陶器就能被使用。开凿门窗为房屋提供采光及通风,人员进出的通道,没有比这再合适的,房屋就能被使用。所以有了这些使用就便利,而合适才能被使用。

读后感:

三十根辐条汇集在同一个车轮中心的圆木孔中,使得车轮圆周的张力和承载力均匀相同,这样车辆就能轻松地行驶载重。用水和黏土做成肚大中空的陶器,上面开口,这样人们就可用它盛放物品或粮食。建房开凿门窗,即可采光及室内通风,又可使人员进出自如。以上作者举的三个例子,都是人类顺应自然的结果。而自然的形成要有一定条件的:即事物初步具有一定的势时,这势就会逐渐发展,最后形成趋势;这时人们就可顺其趋势而为了,这就是顺应自然规律。这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所以作者感慨地认为没有比这再合适的。


[延伸阅读1] 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一章 帛书本道德经第十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