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
古之善为士者〈1〉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:豫兮,若冬涉川;犹兮,若畏四邻;俨兮,其若客;涣兮,若冰之将释;敦兮,其若朴;旷兮,其若谷;浑兮,其若浊。孰能浊以静之徐清〈2〉?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?保此道者不欲盈〈3〉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〈4〉。

【注释】:

〈1〉为士者:得道的人。〈2〉徐淸:徐徐澄清。〈3〉不欲盈:不自满。〈4〉蔽不新成:除去旧的换成新的。

译文:

古代得道的人,精微深奥通灵,高深莫测。人们无法理解他们,就勉强的这样形容:谨慎啊,好像冬天涉水过河一样小心;警惕啊,好像四周潜伏着危险;庄重啊,好像去做客;涣散啊,好像冰块将要消融;敦厚啊,朴实的象未加工过的原本;豁达啊,好像幽深的山谷;浑噩啊,好像浑浊的水。谁能使浑浊的水得以静止后徐徐澄清?谁能使久静的水动起来渐渐焕发新的生机?保持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的。也只有不自满,所以才能除旧迎新。

读后感:

作者在文章中讲的古代,是指距离作者遥远的时代。在这时代里那些得道的高人,由于不与人们交流,也没有去对人们进行教化,且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,因此历史文献就记载的很少。所以后人就无法准确地描述他们,只能任凭传说和想象去感知他们。所以就觉得他们精微深奥通灵,高深莫测。因无法准确的形容他们,就只好勉强的这样形容:他们谨慎小心啊,他们非常警惕啊,他们庄重啊,他们涣散洒脱啊,他们淳厚朴实啊,他们豁达宽广啊,他们糊里糊涂啊。而作者却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使浑浊的水得以静止后徐徐澄清,只有他们才能使久静的水动起来渐渐焕发新的生机;只有他们才能除去社会的陋习及不符合道的风气,使社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。因他们是不会自满的,所以才能够除旧纳新。


[延伸阅读1] 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五章 帛书本道德经第十五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