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
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〈1〉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〈2〉。复命曰常〈3〉,知常曰明〈4〉。不知常妄作凶。知常容〈5〉,容乃公〈6〉,公乃王〈7〉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殁身不殆。

【注释】:

〈1〉并作:兴起。〈2〉复命:孕育新的生命。〈3〉常:自然规律。〈4〉明:明白道理。〈5〉容:包容。〈6〉公:公道。〈7〉王:王道。〈8〉天:天道。

译文:

使心灵达到极致的虚无,专一执守清静。当万物兴起时,我就可以观察其循环往复的现象。万物纷纷芸芸,循环往复后又回归各自的根本。回归根本叫作静止,静止叫作又在孕育着新的生命。又孕育着新的生命叫作符合自然规律,懂得自然规律叫作明白道理。不懂自然规律而妄为则有凶险。懂得自然规律就能包容,包容就能行事公道,行事公道就是王道,王道就是天道,天道就是道,道是永恒的,终身不会有危害。

读后感:

保持着心灵的纯静,当春回大地,万物兴起时,就可以客观地看到万物由萌芽到开花、结果、落叶、枯萎的全过程。随着冬季的来临,万物又回到根本而静止,静止又在孕育着第二年将要诞生的生命。这个过程就符合自然规律,且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,永不停息。作者由此懂得了大自然的道理即规律,也明白了大自然为何能容纳万物,包罗万象,这就叫包容,也是道理。明白了道理就能包容万物。能包容万物就能行事公道,行事公道也是王道,也是天道,永恒的道,终身都不会有危害。


[延伸阅读1] 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十六章 帛书本道德经第十六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