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
曲〈1〉则全,枉〈2〉则直,洼则盈,敞〈3〉则新,少〈4〉则得,多则惑〈5〉。是以圣人抱一〈6〉为天下式〈7〉。不自见〈8〉,故明〈9〉;不自是〈10〉,故彰〈11〉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!诚全而归之。

【注释】:

〈1〉曲:弯曲。〈2〉枉:不正直。〈3〉敝:陈旧。〈4〉少:少欲。〈5〉惑:迷惑。〈6〉抱一:执守为唯一。〈7〉天下式:天下的法则。〈8〉自见(jian):自执已见。〈9〉明:明智。〈10〉自是:自以为是。〈11〉彰:明显,易于识别。

译文:

委曲则能求全,矫枉则能正直,低洼则能充盈,陈旧则能更新,少欲则能得到,多欲则被迷惑。因此圣人执守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唯一法则。不自执已见,所以明智;不自以为是,故善恶能分清;不自我夸耀,就能获得功劳;不自尊自大,就可保持长久。唯独不与人相争,所以天下也没人能与之相争。古代流传的所谓委曲求全的故事,并非是虚传啊!而是真实承受了委曲才得以保全的事例。

读后感:

承受委曲才能保全,矫枉过正才能伸直,只有低洼处才能充盈,陈旧的东西才能换新,不贪则能得到,多贪则不知所措而被迷惑,这是道的正反辨证道理。因此圣人将道(国家的法规)作为治理天下的唯一原则。不自执己见,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就明智;不自以为是,能采纳各方面好的建议,就可善恶分淸;不自我夸耀,保持谦虚低调,就能获得人民给予的功劳;不自尊自大亲民爱民,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持长久。圣人是不会与人相争的,所以天下也没人能与他相争。古代流传的所谓委曲求全的故事,并非虚传啊!而是真的承受了委曲才得以保全的事例。


[延伸阅读1] 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二十二章 帛书本道德经第二十二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