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三十七章
【原文】
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〈1〉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〈2〉。化而欲作〈3〉,吾将镇之〈4〉以无名之朴〈5〉。无名之朴,夫亦将不欲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无不为:无所不为。〈2〉自化:自我化育。〈3〉欲作:欲望发作。〈4〉镇之:压制。〈5〉无名之朴:无名:道。意为道的纯朴本质。
译文:
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而无所不为的。侯王若能执守道,万物将自我化育。化育中有欲望发作时,我将用道的纯朴本质来压制。有了道的纯朴本质,人们将不再产生过多欲望。没有过多欲望,人们就能保持平静,天下就将自然安定。
读后感:
本章的道理很深。这里的道实指侯王颁布的国家法令。而法令要顺应民意(自然)才会有广泛的效力,才能无所不为。侯王若能执守法令,则万物就会依据法令而进行自我化育。化育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欲望萌发时,法令中的“禁”就会抑制人们的冲动;从而压制了不好的想法和欲望。使得人们恢复平静,天下也将自然安定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三十七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