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四十四章
【原文】
名与身〈1〉孰亲?身〈2〉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〈3〉不殆,可以长久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身:身体。〈2〉身:性命。〈3〉知止:懂得适可而止。
译文:
名望与身体哪个更亲近?性命与货利哪个更重要?得到与失去哪个更有害?因此过分的喜爱必会付出很大的代价,过多的珍藏必将遭受惨痛的损失。懂得满足不会有耻辱,懂得适可而止不会有危害,可以长久。
读后感:
名望与身体那个跟人最亲?当然是身体。如没有了身体,名望何以依存?性命与货利那个更重要?当然是性命。如没了性命,还要货利有何用?得到与失去那个更有害?这就得具体看。得到的不一定就能获益,而失去的不一定就受害。过分的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必然会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代价,过多的不断珍藏必将适得其反易遭受惨痛的损失。而这里的知足,就是指对于需求知道要有一定的尺度,达到尺度后就足够了。如果不知道尺度,恣意苛求,就会遭人痛恨,招来人们的耻辱。而知止,是指知道适可而止,也是指恰好到各方都能接受的程度;这样既能够得到,又不会带来伤害,且可以长久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四十四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