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五十四章
【原文】
善建〈1〉者不拔,善抱〈2〉者不脱,子孙祭祀〈3〉不辍〈4〉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国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国观国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善建:善于建树。〈2〉善抱:古人抱指胸,即胸怀天下。〈3〉祭祀:传承信仰。〈4〉不辍:发扬光大。
译文:
善于建树道德规范的人是坚韧不拔的,善于胸怀天下抱负的人是不会放弃的,子孙后代若能秉持传承,就可发扬光大。修行于自身,其德就纯真;修行于自家,其德就富余;修行于自乡,其德就长久;修行于自国,其德就充足;修行于天下,其德就普及天下。因此以自身的修行来观察自身,以自家的修行来观察自家,以自乡的修行来观察自乡,以自国的修行来观察自国,以天下的修行来观察天下。我是如何知道天下修行的状况呢?就是通过观察而得知的。
读后感:
虽然善于建树道德规范的人是坚韧不拔并持之以恒的,但由于人生苦短,往往在有生之年难以成全;虽然善于胸怀天下抱负的人是不会放弃并持之以恒的,但同样是人生苦短,很难在有生之年可实现抱负。所以子孙后代若能祭祀传承,就可以将其发扬光大,并能够实现前辈们的志向和抱负。这就是人类同天地的根本差别所在:天地因为不能自我生育,所以就秉持着自然规律而能永恒;人类却不然,人类能自我生育,所以才致使人生短暂。上一代人的理想和抱负,若不能在下一代相传,秉持传承,则很难发扬光大和实现。所以作者在这里非常寄希望于能代代相传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五十四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