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五十六章
【原文】
知者〈1〉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〈2〉。故不可得〈3〉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知者:懂道理的人。〈2〉玄同:玄妙的同德。〈3〉得:得道。
译文:
懂得道理的人不会谈论道理,谈论道理的人是不懂真实的道理。堵住欲望之口,关闭贪念之门。挫去万物的锐气,化解万物的纷争,调和万物的光芒,自身却混同在尘埃中,这就是玄妙的同德。所以不可因得道而亲近它,不可因得道而疏远它;不可因得道而利用它,不可因得道而损害它;不可因得道而重视它,不可因得道而轻视它。所以为天下尊贵的道。
读后感:
懂得道理的人是不会去谈论道理,而是以身作则的行使道理;喜欢谈论道理的人实际是不懂真实的道理。道理可以堵住欲望产生之口,关闭贪念萌生之门。可挫去万物生长发展中所产生的锐气,化解万物发展中所产生的纠纷,调和着万物自身的光芒,而它自身却如同在尘埃中,这就是玄妙而和谐的道理。它不会因被亲近或被疏远,被利用或被损害,被重视或被轻视而发生改变,始终保持着永恒。所以才能为天下尊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五十六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