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五十七章
【原文】
以正〈1〉治国,以奇〈2〉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〈3〉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(jì)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“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”
【注释】:
〈1〉正:正道。〈2〉奇:出人意料。〈3〉其然:必如此,就这样。
译文:
以正道治理国家,以出人意料而用兵,以顺其自然获取天下。我是如何知道应该这样的呢?是依据:天下忌讳越多,人民就普遍贫困;人民手中锋利的武器越多,国家就滋生混乱;人们的伎俩巧技越多,光怪陆离的事物就滋生兴起;法令越来越苛刻,盗贼就越来越多。因此圣人就说:“我顺应自然而为,人民就能自我化育;我喜好清静,人民就自然走向正道;我不生事扰民,人民就自给富足;我没有过多欲望,人民就自然淳朴。”
读后感:
以正道(国家颁布的正确的法令法规)去治理国家,对敌作战要出其意料的用兵才有获胜的可能,用不生事端依靠趋势的手段去获取天下。作者能得出这结论的依据是:国家的禁忌越多,人民生活的自主性就越狭窄,致使人民的生活处处受限而导致贫困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;人民手中锋利的武器越多,持械斗殴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以至于蔓延,国家就会陷入混乱;人们投机取巧的伎俩越多,光怪离奇的事物就会兴起,就会致使人们的认知产生错误和偏离正道;国家的法令法规越来越苛刻,人民的自由和生活的自主性就会处处受到限制,致使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导致贫困,从而使得偷抢的事件增多。因此圣人就说:“我依照国家正确的法令法规而为,人民就能据此进行自我化育;我喜好清静,人民就会自然依法走向正规;我不生事干扰民生,人民就能靠勤劳去致富;我没有私心杂念和心机,就能更好的引导人民,使人民能在国家法令法规的框架内恢复其淳朴的本质。”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五十七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