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六十二章
【原文】
道者〈1〉,万物之奥,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,遵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壁〈2〉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(yé,通“耶“)?故为天下贵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道者:道本身。〈2〉拱壁:怀抱大壁。
译文:
道本身,是万物生长的奥妙之所在,是行善人的法宝,不善人保全的工具。美好的语言可以有市场,遵道而行可以有人加入。即使不善良的人,为何也不舍弃道?所以为治理国家而拥立天子,设置三公(太师,太傅,太保),虽然举行有怀抱大壁在前,驷马车辆在后的献礼仪式,还不如坐进此道中。古代之所以有如此重视此道的人,这是为什么呢?不就是说:祈求它就能得到,犯了罪也可以被宽恕吗?所以为天下尊贵的道。
读后感:
道本身就是万物诞生的奥妙之所在,是行善人依照它去作为的法宝,不善人用来遮丑保身的工具。美好的语言可以打动人心而获得赞许,遵道而行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得人们自愿加入其中。即使不善良的人,为何也不舍弃道?因为他们要用道来包装掩盖自己。所以为了治理国家而要拥立掌门人,设置辅佐大臣;虽然举行了隆重的庆贺献礼仪式,那还不如遵循正道,制定正确的法令法规而置身其中。古代就有非常重视此道的人,这是为什么呢?按他们的说法就是:祈求道就能够得到所想要的,犯了罪也可以用道来开脱而被宽恕。所以才被他们称为天下尊贵的道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六十二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