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本道德经第六十三章
【原文】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,多少;报怨以德〈1〉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,必寡信;多易,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【注释】:
〈1〉报怨以德:以善行回报仇怨。
译文:
顺应自然的作为,平和的做事,平淡的对待乏味的事物。大生于小,多成于少;以善行回报仇怨。化解困难要从最易处着手,做大事要从最细微处着手。天下的难事,必从最易处着手才能化解;天下的大事,必从最细微处着手才能成全。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太上,所以能成为太上。若轻易就作出承诺,必然会导致失信;若将事物看得过于容易,必将遭遇许多困难。因此圣人非常重视事物的困难性,所以最终做起来就不困难了。
读后感:
本章中的“报怨以德”还是有所争议的,这点作者也注意到了。所以作者在第七十九章中讲到“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”就予以了说明。
以善行回报仇怨,这用在人民内部的矛盾中还好理解,如回报的是亲人、朋友、同事、人民;但很难彻底消除矛盾,必将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烙印。因只单纯的用善行去回报不能完全化解矛盾,反而有可能掩盖矛盾;这样即使调和了怨恨,也会留有余恨。在对敌斗争中,如用善行去回报敌人的怨恨,那只会迎来变本加厉的怨恨和耻辱,甚至会葬送自己。天下的难事,只能先从最易处着手,由易到难,逐渐顺理成章,最后才能化解困难。天下的大事,只能先从最细微处着手,逐一解决不断积累后才能成全。若不假思索就轻易地作出承诺,必然会遇到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而导致失信;若将事物看的很容易,必然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。因此圣人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困难性,往往在行事前就计划周全,所以最终做起来就不困难了。
[延伸阅读1] 河上公本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帛书本道德经第六十三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